Monday, April 02, 2007

Fall

已經爬到十一米高的位置了,剛突破三米20度懸岩的我,額頭上豆大的汗珠開始滴在因精疲力竭而僵硬的前臂上。快扣就在左邊不到一米處,但右手的摩擦點實在讓我無力停下來掛繩。

我決定跳過這個快扣,繼續上。

在做了一個極度伸展的動作後,右手抓到了一個兩指洞圓盤。稍緩的岩壁角度讓我稍稍獲得喘息。我左手抽起了繩子,準備扣繩。

但右手卻開始顫抖,已經抽了繩子的左手下意識想要先抓住快扣,但地心引力卻嚴酷的將我帶離岩壁...

「Fall!」

一切發生的太快,當反應過來時,發現地球正在旋轉,我以倒栽蔥的姿勢先鋒墜落了七米。

「有沒有怎樣?」

確保者nomokai將我放回地面後,緊張的詢問著我的狀況,而我似乎還沒從墜落的衝擊中恢復,直到一陣灼熱的痛楚從身體傳來,這才發現剛剛救了我一命的繩子硬是狠狠在左手前臂上咬了一口,留下了十公分的烙印。

雖然疼痛,但心裡卻有種異樣的興奮。而這樣的興奮,來自於剛剛的攀登,尤其是墜落前的心智表現。

過去的我,在攀登長路線時,只要意識到可能墜落,便會開始慌亂,從而喪失攀登的專注力,所以一直不敢嘗試自己的極限。

我知道我可以爬的更好,可是,卻一直把自己畫地自限,因為我不願去,也不敢去碰觸那界線。

對我來說,那是禁忌的界線,因為我知道當我嘗試突破那界線,就必須面對失敗或挫折,而再也不是永遠可以完攀路線的我。

永遠完攀?聽起來很荒謬,因為那代表我根本沒試過自己的極限。而沒有試過極限,就難以進步。

一位攀岩朋友曾說「掛上快扣,等於重新從地面起攀,盡情伸展,嘗試自己的極限!」

而今天的攀登表現,在勇於面對可能的先鋒墜落,依然能冷靜的做好每一個動作,縱使最後依然墜落了,我還是很開心我有作過嘗試。這無關於攀登能力,而在於心智能力的成長。

完攀與墜落,往往只是一念之間,但當你因畏懼墜落,而選擇龜縮或take,則永遠沒有完攀的可能。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做一件事的成功與失敗,就在於你願不願意有面對可能失敗的勇氣。

開心之餘,卻依然有檢討反省的地方。

我的墜落姿勢錯誤,才會造成手臂的灼燒以及倒栽蔥。攀岩教科書不斷強調:別讓繩子位於身後!去年台大中岩,一位山隊的學弟才因為這樣的錯誤而發生頭部撞擊岩壁而重創的意外,結果帶了不少次初岩課程的我,卻還是依然犯下這個錯誤!這次運氣好,因為是懸岩地形,所以只有皮肉傷,但是下次呢?攀岩可以很安全,但是輕忽與錯誤的反射動作卻會造成致命的可能。戒之慎之!

每一次的攀爬與墜落,都是一種學習。期許透過這樣的學習,除了擴展人生的厚度,也讓自己未來能爬的更安全,更長久。

No comments: